本网讯 5月26日下午,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强做客湖南教育政务网在线访谈,就“教育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李强介绍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在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和办学体制机制上有着重大变化和突破。首先实施分类管理体制,其次是创建了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还有重要的一个突破,就是在专科层次的职业学校设置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这进一步从法律层面畅通了职业学校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学业发展通道。
新的《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将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李强表示,学校正面临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生源结构多样化个性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竞争的关键挑战。在湖南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制造强国”建设纵深推进为学校发展带来新机遇,“三高四新”使命任务全面落实为学校发展赋予新动能,“国内一流”品牌持续打造为学校发展凝聚新合力。
为应对新挑战和新机遇,学校形成“装备制造类专业为主体,制造服务类专业为支撑”的“工”字号高水平专业群发展体系,整体提升支撑和服务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能力。李强介绍,学校对接先进制造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群结构;对标国内一流提升内涵,推动专业群高水平建设;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健全专业群发展机制。
李强进一步说道,一是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在产业园区和代表性企业设立企业岗位监测站,组建由行业企业代表、相关专业(群)负责人、毕业生代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新增、撤销、合并、调整等方法,设置与地区高端产业需求相匹配新专业。二是推进共享资源支撑体系建设。深化公共性实训基地和专业方向性实训中心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构建底层可共享、中层可融合、上层可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实现群内专业和各专业群之间的共享。教师以课程或项目为纽带,跨专业、跨专业群组建教学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技术服务团队,实现知识、能力互补。三是建立健全产教对接机制。通过完善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实现校企在设备、技术、人员、管理、文化等元素上的共享融合、优势互补。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来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衔接。
李强谈到,学校2021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3.04%,在本地就业的比例超过七成,其中80%以上服务于本地重点领域企业,为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此,学校重点抓好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两个维度”工作。一是聚焦湖南区域战略需求,着力推动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与企业共建10个教学团队,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开发基于生产过程的校本课程37门。全校40个专业中有34个开展了订单、定制、定向培养或学徒制培养,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实习与生产、学习与就业无缝连接。二是抓好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着力推动毕业生到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就业。学校重点对接地方重要园区和行业,多次赴长沙市经开区、岳麓高新区、九华经开区、株洲高新区等长株潭地区10余个重点园区、100多家企业推介人才;深入推进重点企业合作,与中联重科等139家行业领军企业签订校企合作战略协议,推动产业学院和企业学院建设,在实训室建“工厂”,模拟企业生产环境和装置,建立校内和校外就业实训基地,联合培养人才;充分挖掘本地新业态就业创业岗位,扩大学生就业选择范围,指导并鼓励学生到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行业就业创业。
访谈最后,李强还就“‘赛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做法、怎样进入与学校合作的大型企业就业”等网友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热情详细地解答。
(供稿/王露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