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不久前结束的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肖潇、何其文、李晶辉、左园园团队的参赛作品《生产线单站自动工作模式的实现》荣获专业技能课程一组一等奖。
我们采访到团队成员何其文老师,他表示,大家参加比赛,更多的是想看看自己的上限在哪里,想尝尝触摸职业教育“天花板”的滋味,然而在登顶的过程中是长达8个月的汗水浇灌,更是几十年如一日钻研教学的积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国赛团队登顶背后的“酸甜苦辣”。
1、得知自己的作品获得国赛一等奖,团队成员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除了兴奋、激动、喜悦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挑战自我成功之后如释重负的感觉。团队成员中,我和肖潇老师15年参加过比赛,那时还叫信息化教学大赛;肖潇、左园园老师18年参加比赛,拿过国三,距登顶一步之遥。大家参加比赛,更多的是想看看自己的上限在哪里,想尝尝触摸职业教育“天花板”的滋味。如果把参加比赛的过程比作是攀爬一座高山,在成功登顶后,大家的心情更多的是:我也站在过山顶,看过山顶的风景了。
2、在备赛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是如何克服的?
关于教学能力比赛有个说法:“一年赛一次,一次赛一年”。正是由于比赛的时间长、轮次多,所以面临的压力就大、面对的困难就多。
首先是来自家庭的困难。我们团队中有3位老师来自二孩家庭,家里的另一半也都处于事业拼搏的关键时期。为了比赛,从4月份校赛开始,几个人就基本把家里的一摊子事丢下不管了。真心要感谢家庭成员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他们在背后的默默付出,就没有今天我们取得的成绩。
第二是要面对作品需要不断迭代的困难。从校赛、省赛、挑战赛到国赛,对手越来越强大,对作品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改进、提炼升华作品。提炼教学实施报告、修改完善教案、改进教学设计、优化课堂实录视频……这其中每一个方面的改进,都需要团队成员付出艰辛的努力。当然,一起努力的绝不仅仅是团队成员。学校上至校领导、下至各个部门的办事人员,都对我们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支持。同时,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来自校内外的专家团队,也为我们的进步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我们团队深知,没有背后这么多人的支持,是不可能取得今天的好成绩的。
第三个是我们还要面对如何自我突破的困难。整个比赛并非一帆风顺的。团队压力最大的时候,是国赛选拔赛之前,当时学校教务处组织了预答辩,我们的效果非常不好。临近比赛,我们压力山大,失眠吃不下是常态,每个人都顶着黑眼圈继续坚持,有团队成员一周时间瘦了整整10斤。压力越大,动力越大,我们重新整理自己作品的特色和亮点,研读专家意见,调整好心态,直面我们的挑战者。最终在比赛现场,每个人充满自信,稳定发挥,以专业大组第一名出线,提前锁定国赛门票。
3、本次参赛作品是《生产线单站自动工作模式的实现》,为什么会选择这一课题?
选择用来参赛的作品,通常需要有一定的积淀,并且能体现团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能紧扣“三教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问题。
参赛团队中有3名成员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成员,在团队负责人带领下,我们一直在进行三教改革。在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过程中,我们打破原有的课程边界,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将原有课程分解成一个一个的模块,再根据工作过程,把不同课程的不同模块组合成新的课程。例如,重新构建的《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中,我们脱离传统的基于学科体系的思路,围绕自动化生产线这一载体,紧密对接实际工作过程,形成了与装备制造业紧密结合的新的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围绕“岗课赛证”的融通、因材施教等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策略与模式。最终我们把具体选题设定为:生产线单站自动工作模式的实现。正是有了前面比较好积累,后续我们的作品推进还算比较顺利,它的整体框架自始至终没有大的变动。
4、能在国赛中脱颖而出,有什么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吗?
个人最大的感悟,就是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并在教学中应用。我经常和教研室的年轻老师说,我每一次出去学习、交流,都会有所收获。事实上我们本次参赛课程的雏形,就是我在参加19年教育部组织的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期间构思的。只有不断的学习、交流、思考,才能在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今天,在“三教改革”等方面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5、职业教育的教学生涯里,有哪些特别感慨和感动的瞬间?
感慨最多的还是,你真心对待学生,他们就会还你一份信任。我们的作品中,采取的是“分类指导”教学策略,因为我们发现,现阶段进入职业教育的孩子,很多存在自信心不足、缺乏关爱等问题,导致这些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但只要你对他多关注一点,多鼓励一次,一旦和他们建立起信任,他们就会把很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6、有了本次大赛经历,在下一步教学中,打算怎么做?
比赛不是目的,“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通过比赛,提升教学能力,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下一步,我们计划按照“三教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提炼总结课程实施中好的做法和措施,在教学改革中推广应用。
具体说来,建好一门课:进一步建设《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帮助更多职教学子提升理论和技术水平;写好一本教材:编写一本活页式教材,将我们的一些教学理念融入进去;申报一个课题:围绕“标准参照+增值评价”,申报一个教学研究课题,探索通过评价体系改革促进学生成长的途径;指导一名教师:团队成员每人指导一名新教师,帮助青椒们快速成长。
(编辑/王露曼)